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category
tags
create_time
Aug 1, 2025 08:31 PM
icon
password
my_create_time

📝 前言

云原生(Cloud Native)已成为现代软件开发的主流架构,无论是初创团队还是大型企业都在拥抱这一趋势。
但“云原生”到底意味着什么?它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哪些问题?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?
本篇文章将从理念与历史出发,一步步介绍云原生的演变过程,为后续的技术栈和实战篇奠定基础。

🧭 背景介绍

在早期,企业应用多以单体架构运行在物理机或虚拟机上,部署复杂、扩展困难、资源利用率低。
而随着互联网业务爆发式增长,这种架构逐渐难以满足快速迭代与弹性扩缩的需求。
云计算的兴起使得按需分配计算资源成为可能,而云原生则进一步推动应用架构适应这种弹性资源环境,从而更高效地开发、部署和运维现代应用。

☁️ 什么是云原生(Cloud Native)?

由云原生计算基金会(CNCF)给出的权威定义是:
云原生技术使组织能够在公有云、私有云和混合云等动态环境中构建和运行可弹性扩展的应用。
根据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的标准术语定义,即:
基于云计算架构设计和构建应用程序的技术集合与方法。
代表技术包括容器、服务网格、微服务、不可变基础设施和声明式 API。
—— 摘自:《云原生标准体系白皮书2023》
总的来说“云原生”(Cloud Native)是一套用于构建和运行可弹性扩展、易于管理、适应云环境的现代应用架构理念
通俗地说,云原生强调三件事:
  1. 架构方式:应用要拆分为微服务,具备快速交付和独立演进的能力
  1. 部署模型:使用容器 + 编排平台(如 Kubernetes)管理应用生命周期
  1. 运维方式:通过自动化、声明式配置、监控与弹性伸缩,提升可维护性与可靠性
云原生不是某个工具或平台,而是一种融合思想、方法、工具链与生态体系的整体范式。
它真正体现的是一种: 为云而生、为变化而建、为规模而设计 的现代系统构建哲学。
那么“云原生”又是如何一步步诞生的呢?下面再给大家介绍一下“云原生”的演变过程。

🚀 云原生理念的演变过程

1️⃣ 初代架构:物理机 + 单体应用

在早期阶段,大多数企业采用的是物理机部署 + 单体应用架构,这一阶段的典型特征包括:
notion image

2️⃣ 虚拟化时代:虚拟机 + 自动化部署工具

为了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、降低成本,企业开始使用虚拟化技术,这一阶段的典型特征包括:
notion image

3️⃣ 云平台时代:IaaS / PaaS 公有云服务

云计算使资源获取像水电一样便捷,企业开始从重资产转向资源租赁与弹性使用,极大地减轻了运维负担,主要由云厂商提供基础设施运维工作,这一阶段的典型特征包括:
notion image

4️⃣ 容器时代:Docker + 镜像构建

为了解决环境依赖及迁移问题,诞生了 Docker,容器化时代的到来真正实现了一次构建处处运行,解决了跨环境一致性与轻量打包问题,应用交付效率大幅提升,这一阶段的典型特征包括:
notion image

5️⃣ 编排与治理时代:Kubernetes + 微服务架构

为了解决容器管理与编排难题,当时不少企业纷纷推出了一些编排工具,如 Mesos、Nomad、Docker Swarm 以及 Kubernetes。
最终背靠 Google、RedHat、IBM 等一众大型科技企业的支持,Kubernetes 成为了容器编排事实上的标准,借助 CNCF 又进一步成为了云原生的基石。
这一阶段的典型特征包括:
notion image

6️⃣ Serverless 时代:函数即服务 + 自动弹性

Kubernetes 虽然很好,但是成本太大了,不少人在学习如何部署集群上面就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,更别提后续还要继续维护集群。
Serverless 时代的到来,使得企业无需运维基础设施,彻底释放开发效率,在这一阶段的典型特征包括:
notion image

✅ 总结

最后总结一下,云原生不是一项孤立的技术,而是现代应用架构的一次系统性革新
从最初的物理机 + 单体应用,到虚拟化、云平台,再到容器、Kubernetes 编排,再迈向 Serverless,整个演进过程清晰地反映了一个核心趋势:
“从基础设施控制走向业务敏捷,从资源驱动转向以开发者为中心。”
每一个阶段都是为了解决前一阶段的局限性而诞生:
  • 虚拟化解决了资源利用率问题
  • 容器化提升了交付效率与环境一致性
  • Kubernetes 带来了自动化与治理能力
  • Serverless 则让开发者彻底摆脱了基础设施的束缚
了解云原生的演进,不仅帮助我们理解技术“是什么”,更关键的是理解“为什么存在”,从而在面对实际业务场景时,做出更合理、更具弹性的技术架构决策。
本篇作为基础篇,奠定了云原生理念的理解框架。
在下一部分我们将开始逐步深入探讨云原生的核心能力,一切从 Docker 开始 ~
💡
有关文章的任何疑问,欢迎您在底部评论区留言,一起交流~
若文章对您有帮助,欢迎 请我喝杯咖啡~
 
上一篇
Nginx+ACME服务器搭建
下一篇
云原生专题系列大纲

评论
Loading...